10月25日下午,浙江省委召開縣(市、區)委書記工作交流會。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在會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扛起“紅色根脈”的政治擔當,拿出決戰決勝的精神、奮力沖刺的干勁,梳理并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優化政策舉措,完善機制抓手,奮力沖刺四季度、確保實現全年紅,以浙江的穩與進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會議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浙江各市、縣(市、區)設分會場。會上,濱江區、江北區、龍灣區、長興縣、秀洲區、柯橋區、柯城區、嵊泗縣、玉環市、龍泉市等10個縣(市、區)負責人通過視頻交流了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深入推進數字化改革等經驗做法和下階段工作思路舉措。
縣(市、區)委書記們都說了啥?以下為交流會發言摘要,一起來看。
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擴大有效投資推進共同富裕
濱江區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統籌創新驅動和投資拉動,抓投資、促發展。
以數字化改革驅動資源高效配置。我們錨定數字經濟主賽道,圍繞企業和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發揮重大項目對產業布局的引領作用,推進項目快引、快落、快建、快用。我們建設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其中歸集了16個部門、61項指標、10億條的經濟運行數據,通過建立經濟活躍度、行業集聚度、畝均效益等多維指標體系,為資源要素配置提供科學依據。
以數字化改革應用多跨場景抓進度。我們推動數據互通、數字賦能,加速項目推進?!皠撔路e分”精心“育”,變“專家打分”為“算法評價”,賦能科技型企業分類分層孵化培育?!爱a業鏈圖譜”精準“引”,以知識產權為主線精準畫像,以“數”指引招項目,精準出擊引人才?!吧像R石”精細“扶”,鏈接政企社三方資源,幫助初創者找政策、找資金、找物業?!绊椖恐腔鄱健本_“管”,實現項目全流程監管,項目摘牌到開工時間從12個月壓減到3個月。“數字工地”精密“防”,實時物聯監測全區工地,實現數字化預警預防。
以數字化改革加快推進共同富裕??绮块T協同推動全域共富,實施傳統工業園區“騰籠換鳥”、村級留用地集中開發、工業綜合體“筑巢引鳳”三項改革。跨領域協作推動產業共富,組建創新聯合體攻堅“卡脖子”技術,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產學研協同,帶動新業態新經濟發展??绯菂^合作推進區域共富。濱江、富陽兩區發揮各自優勢、共建合作機制,成為“多主體受益”的生動實踐。
江北區以數字化改革理念為引領,創設指揮部專班工作機制,打造縣鄉一體、多跨協同攻堅模式,推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以重大項目快而優助推發展精而美。
專項配專班,集中力量辦大事。針對重大專項任務,黨政班子成員掛帥組建12個指揮部專班。落實扁平式管理,指揮部專班穿透兩級、貫通條塊,整體謀劃、集體作戰。落實閉環式管理,充分授權指揮部專班,構建問題、任務、決策三個閉環,權限給到位、責任扛到底。落實清單式管理,項目納入數字決策監察平臺,形成時間、任務、責任三張清單,周會商、月對賬、季度賽馬、全程考評。
節能加賦能,精準施策抓要事。緊扣有序用電工作節奏,成立攻堅專班,打好“組合拳”。精準調度抓預控,分六檔建立“用電查”數據庫,算清用電總賬,算好用電平衡賬。擇優汰劣抓管控,實施工業“二次開發”,清退高能低效企業,節約用能空間,新增發展空間。轉型升級抓調控,堅持在有序用電中為轉型持續充電,加快打造高端、高新、高能都市經濟體系。
獨唱變合唱,多跨協同破難事。將跨層級、跨領域、跨場景的堵點難點攏到一起,指揮部專班統籌條塊、整體破解。整體攻堅破征拆之難,創新拆遷“預簽約”模式,相關部門協同介入、預判預解,實現征拆提效。整體智治破治理之難,在全市試點建設全域治理運行中心,形成線上治理專班,建成投用后將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城鄉”。整體提升破民生之難,組織條塊共商共建共管,推動看得見和看不見的“美麗工程”,使城市的“肌理”更清晰、“經絡”更通暢。
以謀大招強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龍灣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科創為魂、項目為王、質量為先,今年以來簽約落地4個百億以上項目,全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是抓準了三個問題:
面對經濟高質量目標,龍灣應當主攻什么項目?研判發展形勢,鎖定5個方向。比如,鎖定溫商回歸謀劃總部項目,對接本土世界500強青山控股集團投資300億元以上,打造產值超1000億元的瑞浦新能源動力電池制造基地,成為溫州史上落地最大的單體制造業項目。今年,三大主導產業中還收獲了溫州首個超100億元的數字經濟項目國際云軟件生態平臺總部,115億元的多弗航空制造基地項目。
面對項目招引競爭,龍灣需要克服哪些短板?對優質項目吸引力不強曾是龍灣最大短板,這些年我們狠下決心、埋頭補短、改善生態。建設“未來城區”生態,高標準謀劃推進省級未來社區全域類試點;構筑“科創龍灣”生態,引入10家高能級科創平臺;打造產業鏈生態,主動為鏈主企業預留空間,落地上下游配套項目;雕琢特色生態,打造“中國眼谷”,構眼健康全產業鏈生態圈;強化人才生態,迭代升級人才新政,圍繞項目引進等開展招才活動。
面對項目落地訴求,龍灣應該做實哪些工作?堅持帶頭招商機制,區班子領導領銜,帶動招商小組分片包干、精準招商。理順全員招商落地機制,制定考核辦法,實行項目落地任務派單制。建立招引快速反應機制,項目信息24小時內初步研判、48小時內明確答復意向。落實全周期服務機制,為每個重要項目建立專屬推進專班、重塑流程、全程服務。
長興縣緊扣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戰略部署,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抓招商、大干項目,不斷夯實共同富裕產業基礎。
堅持體系化謀劃推進,打好招大引強攻堅戰。堅持“前方打仗、后臺保障”協同招,依托“匯招商”數字化管理系統,建立信息直報、后臺研判、縣級派單、專班跟進、跟蹤問效等工作閉環。堅持“以鏈聚商、政企聯動”精準引,聚焦主導產業,一鏈一長、一鏈一圖、一鏈一策、一鏈一顧問,深化與“鏈主型”企業合作,政企聯動推進產業招商。堅持“分級把關、多元評審”嚴格選,健全項目信息初評、準入聯評、落地盲評等機制,實現項目的源頭把關、過程把控。
推行全周期智慧管理,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依托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實時歸集項目各環節共352個數據項,打通部門服務壁壘。改變原有企業反映問題、政府查找問題的串行流程,重構企業提出問題后自動流轉、反饋、評價的并行式服務,縮減項目推進時差。明確“簽約未開工、開工未竣工、竣工未投產、投產未上規、上規未達產”等評判標準,進行“紅黃綠”智能預警,強化項目運行監測。
用好碳效碼場景應用,探索低碳高效新路徑。一方面,堅持以“碼”評績效,歸集6大類數據形成碳效專題庫,依托碳效管理平臺,對所有規上企業碳耗量化評價。另一方面,堅持以“效”配要素,謀劃推出“碳融資”“碳效技術改進”等套餐式碳效服務。結合企業碳效情況,精準推進工業全域治理,為下一步招大引強騰出了新空間、騰出了新天地。
秀洲區聚焦能源“雙控”,搶抓“雙碳”風口,以應用、項目、創新共促發展,全力打造光伏全產業鏈生態圈。
深化光伏試點,以應用優化能源結構。開展光伏產業“五位一體”創新綜合試點,探索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劑,緩解用電短缺。拓展“光伏+”應用,融入建筑、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強村富民中,老百姓“種太陽也種出了好日子”。打造“智能光伏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建成光伏云應用管理子場景,實現光伏應用的高效運維。
落實“雙碳”戰略,以項目做強做大產業。全面強鏈補鏈延鏈,編制完成光伏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全力破解要素瓶頸,堅持系統思維,打好“低散亂污”整治組合拳,為優質項目騰出空間和能耗。
塑造變革能力,以創新引領產業發展。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打造秀湖科創湖區,做強省級光伏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成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光伏協同創新產業聯盟,導入新南威爾士大學、浙江大學、阿特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和企業研究院,持之以恒提升電池效率、組件封裝等關鍵技術。圍繞產業鏈打造人才鏈,設立企業首席人才官,建立光伏產業緊缺人才庫,繪制產業人才地圖,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圍繞產業鏈優化服務鏈,深化“三服務”2.0版,建立“企業之家”,實行區領導每日輪值制度,開發“企業家”服務治理應用場景,為企業提供從注冊到注銷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務,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柯橋區是全國紡織產業重鎮。近年來,圍繞提升“全產業鏈”、保障“全要素”的要求,數字賦能、內外聯動,打好“穩外貿促消費”組合拳,努力構建紡織領域“雙循環”戰略樞紐和支點。
以“產業市場”疊加優勢鍛造全產業鏈競爭實力。持續推動印染產業集聚提升,強勢推進紡織后整理全域提升,實現主城區內無非法涉污企業??茖W應對能耗雙控挑戰,堅決落實有序控電。積極探索“產業大腦+未來工廠”,上線應用“浙里工程師”多跨場景應用。建成國際面料采購中心,引進國際檢測頭部企業法國必維,發布全國首個“版權AI智審”,啟動建設數字物流港,全力構建現代物流體系。
以“境內境外”雙向發力促進內外貿易循環貫通。連續辦好3屆世界布商大會,高規格舉辦第四屆世界布商大會,共同發布紡織業“3060”碳行動方案。緊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辦“外商集市展”“貿易服務展”,政府為小微企業出口信保提供聯保,系上雙重“保險帶”。推進跨境電商和市場采購貿易兩大國家級試點,建立“日清周結月提醒”通報機制,補貼兌現速度不斷提升。
以“線上線下”雙輪驅動釋放新型消費巨大潛力。加快未來社區、數字鄉村建設,線上線下舉辦中國春蘭節, 做優網上輕紡城,網紅帶貨、電商直播催生消費市場新空間。融合中國輕紡城、藍印時尚小鎮現代時尚元素,大力發展市場游、工業游。賦予柯橋古鎮的染缸、安昌古鎮的醬缸和湖塘黃酒小鎮的酒缸,新時代“三缸文化”價值,打響“老紹興 金柯橋”城市品牌?! ?/span>
聚焦特色放大特色 建設國家運動休閑旅游度假區
柯城區始終牢記“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特色產業優勢,依靠‘綠水青山’求得‘金山銀山’”的諄諄囑托,全域建設國家運動休閑旅游度假區,探索山區縣共同富裕新路徑。2020年,柯城區26縣發展實績考核位列第五名。
全域系統謀劃,讓度假區成為發展共富產業“大平臺”。我們以重大項目推動特色資源優化,落地42個總投資378億元的支撐型項目。系統性開展山水林田湖草全域整治,擦亮特色生態名片,尤其河湖管理保護工作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同時,積極打造外通內暢交通體系,建設百里運動休閑長廊等,使之成為服務游客的交通帶、景觀帶、休閑帶。
探索共富聯盟,讓度假區成為帶動富民增收“發動機”。依托度假區文旅產業,實現強村帶動弱村、企業反哺鄉村、產業帶動就業,探索出未來鄉村共富聯盟等做法,形成了度假區帶動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的長效機制,上半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26縣第一。我們還推動柯城聯動北川,讓東西部協作縣共享共富成果。
強化黨建統領,讓度假區成為匯聚共富合力“強磁場”。我們堅持以“強黨建”引領度假區建設“快推進”,通過“金蝸?!痹u選等爭先機制營造濃厚干事氛圍。開展村級組織整固提升、頭雁領航、網格強基三大行動,全面提升村級組織戰斗力、基層網格服務力。探索“141”有效承接“152”路徑,用數字賦能提升度假區建設管理水平。
嵊泗縣以縮小收入差距領域試點為牽引,加快構建海島民宿高質量發展模式,推動民宿產業數字化改革,拓展增收致富渠道,全力打造海島民宿產業2.0版。
迭代升級,推動民宿成為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針對產業升級和海島固有矛盾,探索實踐“精品民宿、民宿綜合體、民宿聚落”的海島民宿發展新模式;堅持“可控下的有序發展”原則,推廣實踐“一個規劃設計、一個規則管理、一個平臺營運”花鳥模式的新機制;按照全域景區化的思路,從小規模、漸進式、微改造、精提升的角度改善整體風貌,優化民宿發展新環境。
數字賦能,推動民宿數字化改革成為新動能。力圖打造“數據采集+監測評價+決策實施+市場反饋”的閉環管理系統;從“用戶選擇、商家匹配”的運營理念出發,建立個性化定制數字連鎖經營模式,實現OTA平臺與自媒體營銷主力化;跨部門整合數據資源,結合多種應用場景進行開發、升級,改善旅游綜合服務能力。
先富帶后富,推動民宿成為海島民生共富產業。構建以民宿與海島康養、海鮮美食、休閑運動、漁村電商等多元業態為內容的漁村休閑產業鏈,拓展海島創業新途徑;倡導最大限度發揮幫扶作用,如花鳥鄉低收入戶與黨員業主結對,實現年收入增幅達40%—50%;推進集體土地、閑置農房有償使用,重點劃定5個閑置農房盤活利用區域,盤活閑置農房730余套。
近年來,玉環市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部署,把“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作為實施雙碳倒逼機制的重大變革性舉措,主動求變打好“騰舊籠、控能耗、數字化”組合拳。
堅持“特色化+差別化”,以“騰舊籠”加快重構產業體系。全域謀劃抓拆改,全市15畝以上老舊工業點應拆盡拆、應改盡改,建成現代化特色化園區40個。精準評價提畝均,新設4個特色化指標和3個加分項,實行差別化的土地配置和水電政策。高標引領強招引,打造十大重點產業平臺,招引一批新能源汽車配套、航空航天部件和半導體產業項目落地。
堅持“正向激勵+反向倒逼”,以“控能耗”提速綠色低碳轉型。強化綠色發展新導向,探索構建“耗均、碳均論英雄”評價體系,科學有序引導企業控能耗、抓技改、提工藝,把粗放增長“擋在門外”。重拳出擊治高耗,閉環推進高耗企業兼并重組、回收流轉、整體騰退。科學施策抓“雙控”,精準建立用能白名單,實行每日預警管控、會商研判、科學調度和預算化清單管理。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推進華能綜合能源利用、華電海上風電等一批綠色低碳項目。
堅持“產業大腦+未來工廠”,以“數字化”賦能智造升級。強化企業主體,實施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行動,推動企業上云、機器換人、建設數字化車間。強化數智賦能,實施全產業鏈集成改革,水暖閥門、機床產業大腦加快建設。強化模式創新,承接省內外貿一體化試點,積極打造“浙”里雙循環典型場景,為企業外轉內順滑切換提供全方位服務?! ?/span>
龍泉市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把山區加快培育形成新發展格局中的新增長極”的要求,全面厲行“麗水之干”,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努力探索山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推動共同富裕新路子。在2020年度26縣發展實績考核中位居麗水第一、全省第二。
突出數字化引領,激發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動能。以數字化改革激活沉睡的生態資源,構建生態資源與富民增收相互促進機制,“農智鏈”等一批場景入選全省試點。創新建設“益林富農”多跨場景應用,流轉林地116萬畝,發放林權抵押貸款59億元,惠及全市78%的林農,成為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和我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典型案例。
拓寬產業化路徑,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模式。創新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探索實踐,推進“生態+產業”,大力培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產業,大項目引進數增長66.6%。推進“生態+創新”,建成全省首批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高層次人才引進數增長近4倍,連續3年獲評省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優秀。推進“生態+文化”,打造宋韻文化傳承展示場景,實施劍瓷文化“深化”“物化”“轉化”工程,建設甌江山水詩路文化帶,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8.7%。
推進機制化創新,爭創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優勢。創新最嚴格的保護機制,全力創建國家公園,3年生態搬遷2萬人,創成全省首批大花園典型示范縣。創新最集約的發展機制,啟動建設集科創、產創、文創和未來社區于一體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創新平臺,扎實推進全省首批低碳試點縣建設,全面激發發展活力創新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