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啟動以來,國企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不斷向縱深推進,有力促進了國有企業質量效益提升。
9月2日,《人民日報》評論版刊發《以改革推動國企做強做優做大》,聚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扎實推進取得的新成效。小新為您全文分享。
以改革推動國企做強做優做大
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以改革引領國有企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更加有效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更好助力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
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了12%、7.1%、6.1%。中央企業在保障經濟平穩運行、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成效,交出一份優異答卷,生動說明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帶動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世界一流企業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2022年度《財富》世界500強中,共有99家國有企業上榜,較去年增加3家。其中: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央企(含招商局集團旗下的招商銀行)47家;地方國資委監管的地方國企39家,較上年增加6家。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國企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方面著力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國資監管體制,黨的領導全面加強,董事會實現應建盡建,經理層行權履職機制得到完善;另一方面推進重組整合、加快轉型升級、持續瘦身健體,國有資本在重要行業領域的控制力更強、結構布局更優、市場競爭力更強。國企內部推進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市場化用工,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內生動力更充足。改革的全面發力,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啟動以來,國企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不斷向縱深推進,有力促進了國有企業質量效益提升。上半年,中央企業鎖定重點、靶向發力,在多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了新的突破: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進,引進各類資金超過1900億元,有5家企業正式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重組整合次第開花,有的開展股權合作,有的進行資源深度整合,有的發力業務整合融合;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評估工作有力開展,全員績效考核全面推開。從各地情況看,2021年地方監管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創下歷史最好水平。實踐證明,經過系統全面的改革,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11條40萬噸級大船靠泊山東港口青島港,相當于全球近20%的40萬噸級大船一次性集中靠泊。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對于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作用重大,在服務國家戰略、優化國有經濟布局、促進高質量發展等方面肩負重要使命。7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繼續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要發揮企業和企業家能動性,營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就宏觀治理而言,要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以改革引領國有企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更加有效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更好助力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
當前,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到收官決戰的關鍵時刻。做強做優做大,是新一輪國企改革的目標。這是一項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牽引性的重大任務,必須做好戰略謀劃、突出問題導向、加快解決短板弱項。無論是增強對關鍵資源與核心環節的掌控力,還是打造國際知名品牌、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都要堅持守正創新,發揮好企業和企業家的能動性。特別是要進一步深化對“推進國有企業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的認識,不斷提升國有企業原創技術需求牽引、源頭供給、資源配置、轉化應用能力。要抓住對企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改革舉措持續發力,同時要回過頭對改革效果開展再評估、再檢驗、再深化。
▲中國海油建設的我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
作為“共和國長子”,國有企業的成就寫下輝煌的歷史,隨著改革的深入,國有企業將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抓住歷史機遇、贏得發展先機,讓經營機制更靈活、創新動能更澎湃,國有企業一定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斷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