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從提出到現在,已經走過了500多年的發展歷程?;赝麣v史,社會主義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現實、從一國到多國、從中國創造到世界旗幟的漫漫歷程。根植于歷史深厚的思想土壤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孕育而生。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可以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社會主義是什么
社會主義是相對資本主義而言的一個概念。個人本位、個人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社會本位、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比資本主義更高級的社會形態,因此人們容易認為資本主義滅亡了社會主義才會出現,起碼要比資本主義晚很多。其實不然。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都是世界歷史的產物,相伴而生。
馬克思、恩格斯說,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
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也就是說資本主義從一開始就有弊端,相應的批判和試圖推翻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就應運而生了。因此社會主義的歷史大致也是500年,一般我們從1516年算起。所以說,社會主義五百年這個概念是科學的。當然,在資本主義作為統治性的生產方式、社會制度存在時,社會主義一開始只能作為思潮和運動存在。
從無到有、從空想到科學的飛躍
空想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思想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產生而產生的。15—16世紀,隨著航海業的發展和美洲新大陸的發現,資本主義在歐洲尤其是在英國得到迅速發展,社會主義思想也最早產生在英國。1516年,托馬斯·莫爾發表《烏托邦》一書,標志著空想社會主義的誕生。該書用著名的“羊吃人”的命題,最早揭露和批判了資本原始積累的罪惡,描繪了一個沒有剝削壓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王國。
隨著資本主義的不斷發展,空想社會主義也在不斷完善。到19世紀上半葉,空想社會主義達到其思想最高峰。這就是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他們無情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和弊病,論證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合理性,提出了關于未來社會的一些積極主張和天才預測,為科學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但是,由于受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發展狀況和唯心史觀的局限,空想社會主義無法找到實現其社會理想的正確道路和社會力量,因而具有“十分虛幻和空想的性質”。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9世紀中葉,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不斷發展,工人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資本主義社會狀況,批判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等一系列人類文明成果,創立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使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不再是人們頭腦中的一種主觀愿望,而成為現實社會矛盾運動的必然趨勢。然而,馬克思、恩格斯時代的科學社會主義主要是理論上的,至于如何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變成社會主義社會的現實實踐,還有待后來者來解答。
從理論到實踐的轉變
十月革命勝利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的不平衡矛盾日益激化,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俄國逐漸成為資本主義各種矛盾的集合點和帝國主義鏈條上的“薄弱環節”??茖W社會主義發展的中心逐步從西歐轉移到俄國。列寧在革命的實踐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理論,領導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歷史轉變。
十月革命為世界其他各國無產階級樹立了榜樣,推動共產黨在世界各國普遍建立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高漲。列寧領導俄國黨和人民在帝國主義的包圍中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初步進展并積累了寶貴經驗。
蘇聯模式
斯大林在列寧逝世之后,逐步放棄了新經濟政策,建立了以單一的生產資料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經濟和權力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三位一體”的蘇聯模式,以及重工業優先的發展戰略。蘇聯模式逐步形成,不完全是斯大林個人意志的產物,更多是蘇聯國情、歷史傳統和時代特征的產物。蘇聯模式的短期成功導致大多數人忽略了其暴露的和潛在的問題,反而將其神圣化為社會主義的普遍原則和基本制度。蘇聯在赫魯曉夫時期以及勃列日涅夫早期的改革都沒能真正觸及蘇聯模式的核心。蘇聯解體證明這種模式的根本問題是逐漸背棄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初心——為生產力發展開辟道路,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
從一國到多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帝國主義所固有的各種矛盾一個也未能解決。1929年爆發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進一步激化了帝國主義各國之間的矛盾,并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聯共(布)領導蘇聯人民進行了偉大的衛國戰爭,其他歐洲各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反法西斯斗爭,中國共產黨和亞洲許多國家的共產黨,領導和參與了本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斗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1945年5月,蘇聯紅軍攻克柏林,把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在蘇聯的幫助下,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民主德國等在二戰結束后建立人民民主政權,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亞洲的中國、越南、朝鮮、蒙古以及美洲的古巴等國二戰后也先后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這樣,社會主義建設就越出一個國家的范圍,實現了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特別是中國這樣一個占人類四分之一人口的世界大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極大地壯大了社會主義的力量,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走向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社會主義在中國用了30多年時間從思潮、運動發展到制度,為社會主義實現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新中國成立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嶄新課題。剛開始,我們只能學習蘇聯經驗,但在實踐中很快就察覺到蘇聯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蘇為鑒,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理論,是以鄧小平為主要創立者、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的理論。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澤民同志于2000年2月25日廣東省考察工作時,從全面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和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出發提出的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黨和國家全部理論活動、實踐活動,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準則、根本依據,成為指引黨和國家新世紀偉大進軍的行動指南。
科學發展觀
胡錦濤同志在2003年7月28日的講話中提出科學發展觀,具體內容包括: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全面發展觀、協調發展觀與可持續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指明了我們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思路和戰略,明確了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于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社會發展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和新的中國國情相結合達到了新的高度和階段。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通過深入學習“四史”
我們了解到了中國的發展歷程
認清了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
的艱辛探索和歷史必然
在今后,我們要
傳承好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
在學思踐悟中把握時代走勢
矢志不渝地為建設中國而奮斗